浙江省寧波市鄞州區2023年正式上線的基于大數據的區域傷害監測系統,實現傷害監測從手工填報到智能直報,哨點監測到區域監測,部門監測到
社會綜治,為傷害智能化監測報告、數據共享、傷害多維度分析、干預治理等難題提供了新解法。
“傷害是公認的重大公共衛生問題之一,我們的區域傷害監測系統,具有傷害情況‘一屏掌握’,傷害填報‘一鍵直達’,傷害干預‘一步到位’,共享數據‘一站推送’四個特點”。鄞州區衛健局相關負責人介紹。
以2023年5月發生率較高的傷害類型跌倒為例,以前各基層衛生醫療機構醫務人員在接診時需要手工填報專門的傷害報卡,監測過程中耗費人力,并且容易發生患者和醫生因回憶不清楚而導致填報的數據質量偏差,以及因信息遺漏而導致的漏報,F在該系統采用自然語言處理技術,對門急診、住院電子病歷數據進行識別分類,并應用訓練后的語言模型對“摔倒”“摔傷”“跌落”等有關傷害的診療信息進行語義理解與文本生成,自動生成傷害監測報卡,區疾控中心則定期分析區域傷害監測數據,有針對性地開展提醒干預。
“我們分析區域傷害監測數據時,可以依托GIS地理信息,明確傷害事件點位范圍。舉個例子,去年我們發現部分區域野蜂傷人事件多發后,立即告知當地鄉鎮政府,在該區域設置警示標志,加強當地群眾游客的宣教和提醒,取得了良好效果。”鄞州區衛健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該系統基于國家現有的傷害監測技術規范,以及鄞州區現有信息化基礎,綜合了多個部門的應用需求,建立學生、老年人群、職業人群、交通傷害等專項模塊,促進傷害管理由單一部門向社會綜合治理轉變,后續鄞州將進一步完善多部門共享數據、共同治理的綜合管理機制。
據悉,在近期召開的浙江省衛生信息年會上《基于大數據的區域傷害智能化監測》獲數字健康“十佳案例”(區域),系寧波市唯一。(鄞州區衛健局 鄞衛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