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幣網
記錄小康工程
余干訊 挖掘資源拉動、企業能人帶動、消費扶貧撬動、產業保險推動……近年來,余干縣立足現有農業產業布局和稟賦資源優勢,始終把產業扶貧作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的抓手,實施發展了一批持續長效的扶貧產業,構建長短結合的產業扶貧體系,幫助脫貧戶持續穩定增收,鞏固脫貧攻堅成果。
余干利用地處鄱湖之濱水多、田多、荒坡地多資源優勢,深入實施“生態鄱陽湖、綠色農產品”品牌發展戰略,在良田和水面大力發展優質稻、芡實、大棚蔬菜、稻蝦共作、特種水產和湖面光伏發電等扶貧產業。在荒坡地大力發展油茶、馬家柚、臍橙、百香果等林果業種植和菌菇產業,帶動脫貧戶增收。充分挖掘鄱陽湖生態旅游資源,打造大明湖萬畝花海、康山忠義文化園、田園鄱陽湖旅游景區和鄉村旅游景點,讓脫貧戶在家門口就業,實現“一人就業、全家脫貧”的目標。
近年來,該縣始終堅持把龍頭企業作為產業扶貧的“牛鼻子”來抓,充分發揮龍頭企業的輻射引領作用,帶動2814戶失能弱能深度貧困戶增收。加快培育創業致富帶頭人,加大財政、產業、金融三個方面的支持力度,扎實做好創業致富帶頭人的選擇、培育和引領工作,在269個“十三五”省級貧困村中為每村培育3至5名創業致富帶頭人。同時,該縣還從村“兩委”成員、村后備干部、農村黨員、小微企業主、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種養業大戶,以及在外創辦企業、務工有意愿回村創業的本地人士和企事業單位返鄉創業人員中,自下而上,層層篩選,確定930名致富帶頭人。通過龍頭企業和創業致富帶頭人的帶領作用下,以“一對一”“一對多”形式幫助脫貧戶發展產業,使脫貧戶在產業發展過程中信心更足、技術更牢、市場更寬。
為消除新冠肺炎疫情對扶貧產業的影響,余干縣拓寬扶貧產品銷售渠道,積極搭建黨政機關、事業單位與鄉鎮場扶貧產品供需對接平臺,構筑農產品“六進”體系,利用專館、專區、專柜的渠道,鼓勵使用工會經費或職工福利采購扶貧產品,定點幫扶單位優先采購定點幫扶村的扶貧產品。去年,“百縣千品消費扶貧”“‘慶豐收、奔小康’十一勁爆黃金周”等活動的直播帶貨,進一步拉動、活躍了扶貧消費市場。同時,為積極引導扶貧經營主體大力發展線上線下交易,余干縣主動開展農超對接、農批對接、農校對接等活動,全方位拓展優質扶貧農產品銷售渠道。2020年累計認定扶貧產品290個,采購銷售扶貧農產品3065萬元。
按照“應保盡保”的原則,余干縣財政總共投入1979.24萬元購買產業保險。產業保險主要對菌菇大棚、自主產業以及小額信貸發展產業受自然災害等因素造成的產業損失,由保險公司及縣扶貧辦、縣農業農村局等相關單位上戶核實后,按照保險合同約定和受損程度進行賠償。產業保險自2017年以來,理賠304件次,共賠付1019.79萬元,有效降低了脫貧戶發展產業面臨的自然災害和市場風險,解決了后顧之憂,使他們發展產業更有底氣、干勁更足。(韓海建)